人,素有膽識,遠近多曉得他的名字。太祖在日,一次駕幸洛陽,張齊賢以布衣見太祖獻策,條陳十事。這條陳有四說稱旨,有六條太祖以為未合,張齊賢卻堅稱可行,與太祖爭論。當時太祖大怒,命武士把張齊賢推出去,不加錄用。
太祖還到汴京,告訴太宗道:“朕幸西都,獨只得了一個張齊賢,他日可以輔爾作宰相,爾莫忘懷了。”太宗尊旨謹記著。
至太平興國二年考進士,張齊賢竟被試官將他置諸下第。太宗乃特開創例,命將一榜盡賜京官。因此,張齊賢方得出來做官,起先任知州,不久便遷左拾遺。這且休提。朝裡忽然又掀起波浪來。這正是:國事紛紜未易定,一波才息一波興。
要知朝裡忽然又掀起什麼波浪來,下回分解。
第二十三回 救妹夫反中狡計 陷皇弟獨逞奸謀
這時朝裡是盧多遜專政,趙普奉朝請累年,鬱郁不得志,日夜圖謀去掉盧多遜,復入朝執政。偏是盧多遜防備周到,凡事先料到趙普的陰謀,設法及早制止,又在太宗前說明趙普當初實無立太宗的誠意。於是太宗更加不喜歡趙普,趙普便更加不得志,盧多遜的位子倒更加鞏固了。趙普有個妹夫侯仁寶,本來在朝裡做供奉官,盧多遜因著嫌惡趙普的緣故,便把侯仁寶遠調到南嶺外邕州去做知州,竟像是充軍似的。趙普雖是心痛,卻無力救護他。侯仁寶到了邕州好幾年,朝廷竟不調動他,簡直把他忘懷了。趙普見這樣子,恐怕朝廷終不見調,侯仁寶不免老死嶺外,幾根骨頭都不能歸葬中土,便表奏太宗,力陳交州可取,可召侯仁寶備訪問。交州即交趾地,與邕州相接近,故趙普用此計策使召調侯仁寶回京。太宗閱奏,果然意動,將召調侯仁寶面詢一切。盧多遜知道此事,忙入朝面奏太宗道:“交州現在正值內亂,實可乘機取它,但只宜襲取,若明加征伐,便費事了。陛下若先召侯仁寶還朝,機謀定必洩露,機謀若一洩露,交州便預作準備,不易得成功。不如密令侯仁寶就近潛師往襲,攻其無備,倒是萬全必勝的計劃。”太宗聽奏,嘉許盧多遜深謀遠慮,比較趙普高超得多,即依照他的奏議,密旨命侯仁寶為交州水陸轉運使;孫全興、劉澄、賈浞併為部署,同襲交州。
侯仁寶奉到密旨,即時會同孫全興等,整備軍隊,先後出發。侯仁寶軍先行,殺入交州境內,勢如破竹。孫全興、劉澄、賈湜軍至交州界,卻按兵不進,侯仁寶遂弄成個孤軍深入。這時交州執政主軍的名做黎桓,也是個小小的梟雄。在五代的時候,交州是附屬於南漢;南漢既平,交州主帥丁璉便遣使入貢宋廷。丁璉死後,由弟丁璇襲著職位。丁璇時尚幼稚,部將黎桓遂把他拘禁著,奪了他的職位,自稱權知軍府事,停止宋廷賦貢。至是侯仁寶孤軍深入,黎桓假託做出降,趁著侯仁寶不甚戒備,於深夜領兵劫營,把侯仁寶殺死於亂軍中,盡收降侯仁寶敗殘的兵卒。轉運使許仲宣據實奏聞。太宗大怒,立時詔令班師,將孫全興、劉澄、賈湜拿進京去,一同問罪斬決。黎桓即亦遣使入貢,並呈上了丁璇的讓表。太宗因正惱著師出無功,得他自來朝貢,便依允了,馬馬虎虎了卻了這回事。只有趙普,本為要想弄巧取回妹夫侯仁寶,不料反倒害得侯仁寶一命喪亡,不禁又生嗔,又自羞。正是:原為弄巧反成拙,不禁含悲又帶羞。
趙普遂把盧多遜越恨入骨髓。盧多遜也曉得趙普恨他愈深,所以提防趙普謀害他亦愈周密。他便想出個法子,凡群臣奏章,概須先行給他閱過底稿,又須至闔門署狀,親書“不敢妄陳利便希望恩榮”十字。這麼一來,趙普便不能得買囑朝臣妄行彈劾了,然而趙普謀去盧多遜的心志卻一時片刻也不肯拋開。
這時又是六年三月了。興元尹趙德芳不幸病歿,太宗哭了幾聲,即詔贈為中書令,追封岐王,諡做康。秦王趙廷美見皇子趙德昭和趙德芳相繼死了,心內極不自安,為避禍計,因在邸中寄情聲妓,深居簡出。於是晉邸舊臣柴禹錫、趙熔、楊守一,便掀波作浪直入內廷,密告太宗,謂秦王趙廷美驕恣不法,將有陰謀竊發。太宗私忖道:盧多遜事事為朕周籌密劃,有奸必告,何以秦王有這等陰謀,他不入告呢?莫非他與秦王同謀嗎?半晌,決然自語道:“這事不可問盧多遜,惟有問趙普。”遂召入趙普,與他秘密討論這件事。
趙普遂自薦,願備樞軸以察奸變,且頓首自陳道:“臣忝在舊臣,得與聞昭憲太后遺命,不幸因戇直的緣故,權幸輩竟在太祖皇帝駕前肆行沮毀,矇蔽聖聰;耿耿愚忠,無從告訴。
當時竟有誣臣訕謗陛下的,故臣在外遷時節,當上表自訴,表明心跡。陛下一查核臣表,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