方市場的石油價格上漲了4倍。這種石油禁運的方式在國際關係上開創了一個嶄新的局面,也帶領著中東國家進入了新的時代。這無疑是中東國家的一項政治和經濟的重要成就。
這次“禁運”,也讓第三世界的國家發現了自己的新型武器,這種武器不亞於美國先進的戰鬥機和航母,那就是本土的自然資源。然而,這一舉措也驚醒了美國及其他西方國家,尤其是當美元失去了黃金這一信用代表之後,美國人就開始尋找新的替代物在這次危機中,美國人意外地發現了最合適的信用支撐物——石油。
美國政府經歷了這次危機之後,便開始覬覦中東這一“乳酪”。首先借助中東內部發生戰爭(伊拉克入侵科威特)的良機,美國政府成功地讓幾十萬的部隊登陸中東。當美國接管了英國掌控下的過半的石油資源後,他們又確定了新的目標——伊拉克。
也許很多人會覺得美國是消費大國,滿足內需成為其發動石油戰爭的主要原因。而事實上,在美國的能源消費結構中,從中東進口的石油只佔國內總消費量的1/5。而且美國本來也是能源大國(據探測,美國本土的儲油量佔世界的2�7%),而且它還擁有加拿大、委內瑞拉和墨西哥等進口渠道。可見,對於美國而言滿足內需並非難事,而美國發動石油戰爭的根本原因,就是為了霸權的穩固。
掌控了中東這一要塞,事實上就等於掌控了世界,在美國將石油資源地佔為己有的時候,美元的腰桿就挺得更直了。
中東計劃是美國戰略中的重要一步,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