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4部分(1 / 4)

小說:菜根譚的智慧 作者:江暖

這時有一個和尚問道:“無位真人是什麼東西?”臨濟和尚走下禪床抓住他的胸口對他說:“你說!你說!”這和尚要說什麼時,臨濟一把把他推到屋裡去了。佛道是探究自身之道。佛陀即自覺自明之人。禪就是這個“真人”,即對“無相的自己”的自覺自明而已。每一個人本身具足的佛性是什麼?臺灣星雲大師的教誨是:“處凡愚而不減,在聖賢而不增;住煩惱而不亂,居禪定而不寂。”

人心自然 混合無間

當雪夜月天,心境便爾澄澈;遇春風和氣,意界亦自衝融;造化、人心,混合無間。

心境:指心中情緒。

意界:心意的境界。

造化:創造化育。

在雪花飄落的月夜,天地間一片銀色世界,這時人的心情也會隨著清朗明澈;在和風徐徐吹拂萬物一片生機的春季,這時人的情緒自然也會得到適當的調劑,可見大自然和人的心靈是渾然一體互相融和的。

宇宙萬物蘊含著勃勃生機,人天合一,氣息同步,則能天長地久,萬事亨通。孟子說:“環境改變氣度,奉養改變氣質。”意思是說:人們修身養性,不可能脫離周圍的環境。尤其就常人而言,如果面對月黑殺人夜,如果面對生死離別場,能要求自己像老僧入定般用意念來控制自己嗎?所以自古騷人墨客,歌頌春而厭惡秋,因為春天一片生機而秋天一片肅殺,人們歡迎萬物的生長,原因在於人們在蕭瑟淒涼中難以感受人間的溫暖。同樣,人們歌頌白雪而厭惡炎夏。雪是冷天的產物,其性寒而色白,喻人的純潔的性格像雪一樣白,像冷天一樣堅硬而安寧,因此古人才有“梅須遜雪三分白”的詩句。梅對於文人是寵物,但於雪之純潔又輸三分。這實際上是表達出人的一種願望,用大自然的變化來喻人的性格、人的操持,在這一點上與自然是相融和的。禾苗的茁壯,全賴雨露的滋養;江海的不竭,全賴細流的匯聚。同樣的道理,人的本性,也全憑人自身的迴護與保全。但這裡有一說:“智者調心不調身,愚者調身不調心。”……餘下的話,由讀者諸君自己去思索吧。

祥和之氣 人生真諦

機動的,弓影疑為蛇蠍,寢石視為伏虎,此中渾是殺機;念息的,石虎可作海鷗,蛙聲可當鼓吹,觸處俱見真機。

機動:工於心計,狡詐多慮。

弓影疑為蛇蠍:由於心有所疑而迷亂了神經,誤把杯中映出的弓影當作蛇蠍。

寢石視為伏虎:寢石,臥石。《漢詩外傳》:“昔者楚之熊渠子,夜行見寢石,以為伏虎,彎弓射之,沒矢至羽之下。”

渾:都,全部。

念息:心中沒有非分的慾望。

石虎:十六國時晉後趙高祖石勒的弟弟,生性兇暴。據《辭海》:“晉後趙主石勒從弟,字季龍,驍勇絕倫,酷虐嗜殺,勒卒,子弘立,以虎為丞相,封魏王,虎旋殺弘自立,稱大趙天王,複稱帝,徙居鄴,賦重役繁,民不堪命,立十五年卒。”

真機:真理,真諦。

一個好用心機的人就容易產生猜忌,於是會把杯中映出的弓影誤會成蛇蠍,甚至遠遠看見石頭都會看成是臥虎,結果內心充滿了殺氣;一個心平氣和的人,即使遇見兇殘的石虎一類的人也能把他感化得像海鷗一般溫順,把聒噪的蛙聲當作悅耳的樂曲來聽,結果到處都是一片祥和之氣,從中可以看到人生中的真諦。

不善猜忌別人的人,往往反被他人猜忌;慣於猜忌他人行為不軌的人,又往往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,自己的行為已經落在不軌之中。孔子說:不預先猜測別人要矇蔽自己,也不無根據懷疑別人不老實;但碰到不老實的人或者欺偽不實的事,卻能及早覺察,這樣才算得上是賢明之人。《後漢書·郭躬傳》記載:中常侍孫章讀錯了詔書,尚書認為他是想“矯詔殺人”,皇帝也因為他與犯人同縣,懷疑他有私仇故意報復,不自覺地就走入先懷疑別人,再委曲附會想辦法證實自己的懷疑,從不誠起始,因為不誠,最終造成不明,這樣的例子是很多的。至於《水滸傳》中林沖那樣,已被別人幾次算計,還要誠實赴約誤入白虎堂,甚至到了黑松林還要說“無冤無仇,望祈饒命”的痴話,由老實而落入愚蠢,這樣的事又何嘗不多呢?

txt小說上傳分享

損之又損 忘無可忘

損之又損,栽花種竹,盡交還烏有先生;忘之又忘,焚香煮茗,總不問白衣童子。

損之又損:減少。老子《道德經》中有:“為學日益,為道日損,損之又損,以至於無為。”

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,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,我們會盡快刪除。
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
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,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,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。
Copyright © 2025 https://www.kanshuwo.tw All Rights Reserve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