間的孫何、一為現任禮部尚書的王曾,但這兩人都只是大三元,卻非小三元出身,蕭梓修若此時被點為狀元,他將是我朝建朝以來的第一位同時獲取小三元和大三元的人。”宋真宗淡淡的瞟了吳恩一眼,道。
“那,官家,您覺得他的文章與他的才名相符嗎?”吳恩小心翼翼的接了一句。
“以我朝如今的科考制度,能一路由童生頭名殺到會試頭名的學子,名不符實的機率很低,這次恩科,有好幾個學子的文章都相當不錯,比如說宋庠,還有一個餘靖,尤其是宋庠,以他的水平,如果放在其它任何一屆,只怕都是一個孫何和王曾般的人物,但此次,他的文章和蕭梓修比,卻仍有一定的差距。”
“這差距指的不是文采,而是指的視野、大局觀以及對國情實況的瞭解,蕭梓修的這篇策論,雖然朕從不認為自己是什麼英明神武,氣吞山河的君主,可看到他的策論之後,亦忍不住生出了幾分熱血沸騰之感,他的文章與其它學子不同,沒有過於華麗的辭藻,卻字字珠璣,大氣磅礴,最重要的是他的策論中提出的幾個方針策略有很大的落地可行性。”
“即便朕很少外出,卻也知道能寫出這等文章的人,除了滿腹才華之外,對我宋境各地的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