那爽朗快言的風格。
很是好奇,也有些奇怪,不知潤東哥為什麼改風格了,所以儘管他的這文章很長,我還是將它一字一句的看下去。
這篇文章的語言也如潤東哥以往的文風一樣,犀利而透骨,一針見血,這讓我更是奇怪,他這次的文章為什麼會寫這麼長?也不知道他寫了些什麼內容。
文中的開頭我看到,他首先直接指出張井繞行政中林林種種的問題,但之後文章的內容已經有所轉化,他不擔寫出張井繞的問題出在哪裡,還寫出瞭如何改變,我看到他這次的文章重點寫的是如何從規章制度上進行改變,甚至在制度上還寫出要倡導什麼,不倡導什麼,具體做法等,他寫得非常細緻,這與以往完全不同。
他為什麼會突然想到要在制度上進行改革呢?
這讓我很是好奇,這並不是潤東哥以往的思路和文風。
以前,潤東哥那種文風如同其它文人騷客一樣,近似於報怨般的論述下社會現實,最後再發出些不怕死人,不怕鬼,不怕軍閥的呼籲等等,而他的這篇文章少了報怨和呼籲,但多了很多對制度指導性的建議和作法。
怎麼會有這樣的變化?為什麼潤東哥的文章變風格了?
難道是潤東哥看到什麼文章,受到了啟發?
這也很有可能,但在報紙上像這類具體寫到制度詳情變革的文章並不多見,我猜測多半還是源於,潤東哥自己的覺醒,我很瞭解潤東哥,只有源自於他自己內心的東西,他才會如此仔細斟酌的寫出來。
這樣的文風讓他的文章變得平和了,理性了。
雖然文中少了些以往的意氣風發,慷慨激昂,但感覺他現在的想法與社會現實有了結合,再不是那種空泛的吶喊,顯得應該說更有人情味了!
是什麼讓他突然意識到了這一點呢?
我並不清楚,但我想極有可能是關於趙女士自殺那件事情,因為他最近只有在那件事情上想得最多,最投入,並且思考得最透徹。
這兩件事看起來好象,毫無關係!
但我想了想,這並不重要。
一個結婚的事兒,潤東哥可以寫出九篇文章,他可以把各種社會因素都給寫了進去,可以把各種社會現象都聯絡在一起,他還有什麼想不到的呢?
而且潤東哥寫的關於趙女人自殺事件反思的內容時,後面幾篇文章中明顯提到了制度,並說了舊有婚姻制度對於社會的危害,他寫出了要廢除舊制度並倡導新的婚姻制度,並且明確的說出了倡導新婚姻制度的作法,要自由戀愛等。
這或許是個突破口。
看來潤東哥的思考方式真的很奇妙,他把一件事情與各種社會問題聯絡到一起,想過一遍後,就等於是捋順了社會的各種關係,其實這也就是在捋順著社會制度對人的影響,這是潤東哥在重新認識著人類社會。
他換了一個更加人文的視角,來重新看社會。
是的,以前我總是認為,他的夢想天馬行空,不著邊際。
那是當然,他沒結過婚的人,他一個連男女之情的事情都沒經歷過的人,沒有想過人和人之間關係的人,如果真的給了他一個治理國家的機會,他能治理好嗎?他根本不知道社會人都在需要什麼,不知道社會大眾都在以什麼樣的方式生活,更不知道人和人的關係是怎樣,他怎麼可能治理好國家?
所以,我認為以前潤東哥的救國夢理是建在天上的,不接地氣。
而這段時間,經過母親的去世及他與父親關係的重新彌補,還有現在他對婚姻的重新思考,讓他看到了帝國除了有外族侵略的危機之外,還有很重要的一部分,在帝國內人們之間如何相處,如何來構築和諧的生活環境,這同樣是人們所需要的夢想。
以前的潤東哥應該很少去留意這些,甚至是在避諱著這些。
可當他真的坐下來思考這些時才發現,婚姻、關係、利益等等,這些都是人們生活的基礎之一,非常重要,有了它們才有了社會,所以他連寫了九篇文章。
這等於是潤東哥又發現了另一視角的世界。
所以當時他瘋狂寫文章,一個全新的世界,對於他來說有太多的事情要寫。
而且潤東哥在瘋狂的探索著婚姻和利益及人類結構等複雜關係後,這讓他對社會有了全新的理解,有了重新的認識,所以,現在他可以更仔細而全面的來論述張井繞政府的不妥之處,並給予有針對性的建議。
這就是我眼前這篇三大頁紙的文章出現的原因。